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www.uuqgs.com)
所谓“足球宝贝”,参照现代流行释义,大抵指抱着足球,穿着各式队衣,秀出各种可人姿态,在网络或者平面媒介为某球队拉人气的靓丽女孩。颇玩味的是,中国现代足球不行,倒是把“宝贝文化”折腾得风生水起。其实,这足球文化的起源,似乎就来自中国。
这在《战国策》就有记载:“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竿、鼓瑟、蹋鞠者”。这“蹋”即踢的意思,“鞠”应该就是球的原型。根据记载进行场景还原,我们大概可以看到两千多年前齐国人民的娱乐世界:踢踢球、唱唱K,顺便跳跳广场舞。你看,现在我们老羡慕拉美一些国家的百姓,成天事也不做,就知道扭扭桑巴舞玩玩球。其实,这样的生活形态,中国人几千年前早就玩剩下了,而且,当时咱们还富裕。
当然,足球的功能,在中国古代,绝不仅限于娱乐。譬如,汉代有本《别录》,里头还有记录:“蹹鞠,兵势也,所以练武士,知有材也”。如此看来,踢球还成了当时训练士兵、考量兵将体格的一种方式,譬如,颠几下球跑几个折返,合格了才获准颁发“上战场证”(当然,以当代国足队员的技能水平,恐怕在古代连上战场的资格都没有)。
古籍文献里记录中国古代足球的,绝不止《战国策》、《别录》。只是,此处叫蹹鞠,那处叫蹋鞠,他处叫蹴鞠。你看,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一个踢球,就用了诸如蹋、蹹、蹴等字眼,外国友人则要干脆的多,直接一个统称:PLAY FOOTBALL。当然,中国古代将“PLAY FOOTBALL”玩到出神入化的,应该还是高俅。一本富有后现代人文关怀兼社会写实的武侠巨著《水浒传》,直接将这位哥们生生地拍在了耻辱柱上。只是,这位高太尉生错了年代,若在今日,以其精湛的球技,绝不是仅是宋徽宗御前那个讨巧卖乖一门子坏坏心思的“足球宝贝”,甚至,荣膺世界“足球先生”也是可能。届时,迎接他的肯定不是一脸又一脸的口水,而是女粉丝们潮水般般花痴地直呼“欧巴”、“欧巴”。
那么,中国最早的“足球宝贝”又是成型何时呢?恐怕还是起于宋代。也许,和宋徽宗还有渊源。原来,我们的这位足球迷皇帝,见惯了男人踢球,总觉得不太过瘾,于是突发奇想,索性让后宫佳丽们也来场上秀一下姿态,可谓不亦乐乎。此番妖娆盛景,在他的诗作里,就有曼妙地体现:“韶光婉媚属清明,敞宴斯辰到穆清。近密被宣争蹴鞠,两朋庭际再输赢”。
至于穿着打扮,《文献通考》如下介绍:“宋女弟子队,衣四色,绣罗宽衫,系锦带,踢绣球,球不离足,足不离球,华庭观赏,万人瞻仰”。绣罗宽衫、锦带花球,宋代“足球宝贝”们架势倒也花俏,但若比起现代那些只懂得披件清爽的背心,然后摆个造型迎风拍照,拍完后连梅西是不是守门的、C罗是不是中国人都还没有搞清楚的“宝贝”们,还是高端专业了不少。
有意思的是,经过宋徽宗这一推广,女子和足球运动就有了千丝万缕的关联。只是,她们最终并非绽放成“铿锵玫瑰”。更多时候,足球元素在社交圈里,流于了低级趣味,一些有些姿色的女子,将踢球和歌舞做了“绑定”,成为了宴会上取悦宾客的伎艺。再后来,花街柳巷里一些唤作“翠花”、“菊豆”啦的女子,更是通过展示球艺,争取更多的“回头客”。甚至,到了元代,在一些流行曲目里,更出现了诸如《伎女蹴鞠》的名堂。如是,女子玩球,终于名符其实的成了“宝贝”了。
这种风气,一直延绵到元末乱世。《明史》上就有记载,当时拥兵割据的吴王张士诚宝贝弟弟张士信同志,“每出师,不问军事,辄携樗蒲(一种赌具)、蹴鞠,拥妇女酣宴。”你看,打仗了,还抱着“足球宝贝”寻欢作乐,士气可想而知。后来,张士诚的对头朱元璋称了帝,见此弊端,传下圣旨,明令禁止军中踢球。由是,民间玩耍蹴鞠之风由盛至衰,到了清朝,文献里关于蹴鞠,更是寥寥无几。
如此看来,中国足球如今的没落,明太祖是不是该站出来负点责任?至少,你该@一下他,道:呔,你这秃头和尚,怎就如此不解风情?
有道是“伴君如伴虎”,汉高祖刘邦的疑心极大,张良陪伴皇帝左右还能够自保,这确实是...[详细]
秦始皇陵一直都是考古界的重点保护、研究对象,自被发现以来就一直有着大量的谜题在困...[详细]
《列女传》是2009 年哈尔滨出版社出版图书,作者刘向。是一部介绍中国古代妇女事迹的...[详细]
多尔衮的一生都被重重谜团包围,与皇太极的皇位之争、与孝庄太后的情史纠葛。他战功赫...[详细]
九层妖楼,青海都兰热水血渭一号大墓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海都兰吐蕃古墓群中最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