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www.uuqgs.com)
建安二十五年正月,曹操在洛阳病逝。曹操世子曹丕从邺城赶往洛阳继承了曹操的丞相和魏王之位。之后曹丕改建安年号为延康元年。从父亲手中接过曹魏大权的曹丕自然也是志得意满了。一方面曹丕开始逼迫汉献帝禅位,另一方面则开始整顿曹魏势力内部的不稳定因素。为接下来的取代汉朝做准备。面对曹丕的步步紧逼,汉献帝的皇后曹节也互不住汉献帝了,所以在延康元年十月十三日,汉献帝正式禅让帝位,曹丕三次上书辞让。二十九日,曹丕登受禅台称帝,改元黄初。
曹丕继位之后既没有杀掉汉献帝以绝后患,也没有放汉献帝离去,而是以万户食邑分封汉献帝为河内郡山阳邑的山阳公。曹丕之所以这么做正是出于对于魏国政权的合法性和正统性作出的考虑。为什么说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之中,吴国是最名不正言不顺的呢?首先曹魏是取代了汉朝,从汉朝手中接过的皇权,而蜀汉刘备则是汉室后裔,可以说是代表了汉朝的延续。就东吴名不正言不顺,为什么历史上孙权要等曹魏和东吴称帝后很久才称帝自立呢?就是因为没有名分。
历史上曹丕不杀汉献帝是不想留下篡汉的恶名。历史上不管曹丕怎么逼迫汉献帝。但最终曹丕没有强行夺取汉室政权,而是汉献帝通过禅让给的曹丕。所以在表面上看曹丕的名声要好很多。起码没有留下篡汉的恶名。他不杀汉献帝也是因为汉献帝的威胁早就不存在了。汉室的忠臣走就损失殆尽了,并且汉朝的威望在民间也没有太大的影响力了。所以为了自己的好名声。曹丕留下汉献帝十分的有必要。这里也呼应了汉献帝的禅让之举。
而曹丕之所以不把汉献帝送给刘备也是有道理的。首先曹丕正所以能名正言顺的当皇帝,就是因为汉献帝的禅让。之后的汉献帝死了倒也罢了,如果汉献帝没死,而是到了刘备或者孙权手中,那么曹丕的政权就有被诟病的危险。如果汉献帝在给他造个谣之类的,说曹丕篡汉,那么曹丕辛苦经营的好名声不就全毁了嘛。所以说,曹丕要么就杀了汉献帝,如果不杀汉献帝也必须把他控制在自己手中,绝对不能给对手提供政治宣传武器。
话又说回来了。即使汉献帝真的没用了,那么曹丕把他送给刘备,刘备真的会要吗?答案是否定的。甚至如果汉献帝强行要求蜀汉,很可能在路上就会被莫名其妙的杀害。这里给大家着重说一点,历史上的刘备可绝对不是什么正人君子。刘备取代汉室自立的念头尽人皆知。但表面上刘备还依旧是一副汉室忠臣的样子。实际上刘备早就等着汉献帝被杀自己赶快称帝了。从历史上曹丕称帝之后,刘备火速称帝就可以看的出刘备自立的野心有多么旺盛。那你说刘备能允许汉献帝来破坏自己的大业吗?肯定是不会的。所以刘备绝对不会接受汉献帝,如果汉献帝敢强行前往的话,那么绝对难逃一死。
有道是“伴君如伴虎”,汉高祖刘邦的疑心极大,张良陪伴皇帝左右还能够自保,这确实是...[详细]
秦始皇陵一直都是考古界的重点保护、研究对象,自被发现以来就一直有着大量的谜题在困...[详细]
《列女传》是2009 年哈尔滨出版社出版图书,作者刘向。是一部介绍中国古代妇女事迹的...[详细]
多尔衮的一生都被重重谜团包围,与皇太极的皇位之争、与孝庄太后的情史纠葛。他战功赫...[详细]
九层妖楼,青海都兰热水血渭一号大墓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海都兰吐蕃古墓群中最为...[详细]